紫笔文学 > 民国之桂系开局 > 第111章 鸡肋的铁甲列车

第111章 鸡肋的铁甲列车


贺山桥镇地位于咸宁咸安区北部,北面和武汉接壤,是鄂南的最后一道天堑,突破了它,鄂省所有重镇都暴露在北伐军的兵锋之下。

  八月二十八号,几大军长在咸宁召开军事会议。

  房间里,李中义、陈德良等人坐在狭长的桌子前观看贺山桥及附近地形图。

  贺山桥位两大湖泊之间,近段时间的洪灾大雨,导致湖水肆虐,使得桥附近的土地泥泞不堪,无法通过。

  “不用再看了,要想通过贺山桥,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硬上。”第四军代军长陈可钰无奈说道。

  “地形环境太恶劣,桥附近除了湖泊就是崇山峻岭,没有迂回战术发挥的空间。”李中义认可道。

  迂回包抄一直以来是北伐军的拿手好戏,对吴作战中屡试不爽,只是在贺山桥没有条件实施。

  贺山桥地形复杂、岗陵起伏、乔木丛生。西南的黄唐湖和东北的凉子湖纵横

  司令部代表和白山喜在唐生志来之前已经抵达咸宁,这场会议是由他们主持召开的。

  “敌军在贺山桥的布防情况怎么样,探清楚了吗。”白山喜看向陈德良问道。

  “这两天一直派遣侦察营过河查探情况,目前得知的信息是吴佩服在桥对岸布设了三道防线。”

  “哪三道?”问话的是唐山志。

  “第一道防线是距离贺山桥几公里外的王本立至杨林挡一线,第二线在其后几公里的孟家山,最后一道是贺山桥的烟斗山。”陈德良依次指着地图向各位将军说道。

  “这三道防线越来越险峻,纵深达十余公里,宽度也有公里余,防线的山都是吴佩服亲督修建的环形工事,能防前也能防后,能独立作战又利于相护策应。”

  这些情报都是利刃队员带领侦查兵伪装成当地百姓,利用各种方式探查到的。第九军的军事情报从来都是周全而准确,这也使得陈德良在面对很多敌人时做到心中有数。

  李中义听后眉头紧锁,沉声道:“别无他法,贺山桥只能硬取。”

  会议上所有人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明白当下的情况正如李中义所言。

  “我建议第四军、第七军分东西两侧攻击铁路两边,第九军主攻正面。”陈德良主动请缨道。

  唐山志是前敌总指挥,可是他的第八军只来了一个师,司令部嫡系也同样,麾下第一军只有第二师在身边,所以他们对战术的决定没有太大的话语权。

  李中义思忖良久后说道:“没有比这个更合理的安排了,我同意这个作战计划。”

  第四军陈可钰也表示没有异议。

  “所以最终安排如下,第四军担任贺山桥桥西侧攻击,第七军担任贺山桥东侧攻击,第九军担任正面攻击。”白山喜总结道。

  贺山桥的另一端,是吴佩服以及他的督战队所在,玉帅作战向来勇猛,部下大都不怕玩命。

  “后面就是武汉了,要是让北伐军突破这座桥,我们的大本营就任由他们进攻了。”吴佩服在为他的部队做战前动员。

  “北伐军没什么好怕的,一群黄毛小儿指挥的部队罢了,我吴子玉弃笔从戎的时候他们还只会玩泥巴,怕他们做甚。”

  吴佩服指着安静躺铁路上的装甲机车说道:“看见了吗,这些铁家伙围成的防线,用人肉能突破吗。用手上的武器,将他们死死地挡在贺山桥外,听到了吗。”

  吴军齐声高呼:“挡住北伐军。”

  震耳欲聋的叫喊声令吴佩服很满意,这代表士气高昂。

  北伐军则低调多了,散会后各军按照作战计划安排,迅速赶到负责的区域。

  八月二十九号下午,第七军在袁家铺地区遭遇吴军,随即展开激烈的战斗。

  两个小时后,吴军不敌后退,第七军抵达吴佩服部制的第一道防线前。

  当天晚上,第四军也抵达杨林挡,两军约定要午夜向吴军发起猛烈的攻击。没有任何战术可言,就是血淋淋的冲锋,每前进一步都需要留下大量尸体的冲锋。

  八月三十号拂晓,陈德良在东西两侧打响战斗后,对二团团长王健说:“每次先锋,我能想到的只有你,这次还是一样,今天你能像以往那样,将胜利带回来吗?”

  “我能回来,就说明能胜利。”王健斩钉截铁地说道。

  “好,我相信你。”陈德良同样用钢铁般坚定的语气说。

  王健走在第一师第二团所有士兵的前面,身先士卒,哪怕他现在是团长也没有对这个词有过质疑。

  王健顶着最猛烈的炮火杀向吴军第一线阵地,吴佩服的部队敢玩命,他们的战风素来过硬。可是再硬也怕不要命的,他这次遇到的对手是比他还要横的王健。

  搏命之战中,二团士兵在埋头冲锋之时,将平时训练到刻进本能的战术配合发挥的淋漓尽致。交叉掩护,火力支援,趁隙前进,已经初具战争机器的雏形。

  吴军的第一道防线还是没能挡住王健的二团,他们如同一把锋利的尖刀轻易刺入吴军防线内,再肆意破坏他们的防备力量,直到这块阵地被二团完全占领。

  第一师其他各团紧紧跟随二团的步伐,丝毫不给敌军夺回战地的机会。

  在王健一路疾速猛进,终于遇到了大麻烦,那是吴佩服的杀手锏,横亘在铁路前的铁甲机车。

  王健不敢贸然前进,将情况上报给陈德良,请求重炮支援。

  陈德良接到报告后,嗤笑道:“吴子玉利用铁路调来的铁甲机车,以为能给我们造成巨大伤害。可惜这不是装甲车或者坦克,这些看上去威力大而已,其实很鸡肋。”

  这些铁甲列车是军阀混战的产物,必须依附于铁路,造价昂贵,体量又大,很容易成为攻击的目标,所以只是短暂地出现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传令工兵营,调配二团指挥,让他们破坏铁轨,利用木材或者稻草铺满铁路,我看这些机车还能飞不成。”

  王健按照陈德良的意思照办,果然这些看似吓人的大家伙不敢逼近,成了摆设。


  (https://www.zbbwx.net/book/3364136/11111023.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