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民国之桂系开局 > 第141章 发展畅想

第141章 发展畅想


闽州的街头,陈德良带着巫雨出来闲逛。

  在梁干材来到闽省之前,多日高强度的工作让陈德良一直没时间放松,现在难得出来一下,索性来到三坊七巷走走。

  最能体现出对和平的向往的,就是这些底层的百姓。能有一个安稳的日子过,就别无所求了。

  没有打仗的日子,在他们看来每一天都是弥足珍贵。

  三坊七巷应该是闽州最热闹和繁华的地方。这里不仅是商业活动的中心,还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随处可以看到穿着闽地传统服饰的百姓,街头巷尾传来叮叮当当的手艺人的声音。

  而街上商贩和居民的建筑上也是别出心裁,精致的木雕、砖雕能反映出这里的文化底蕴。

  虽然是在漫无目的地散步,可陈德良的脑里还浮现着和梁干材的对话,关于各自闽地发展的规划。

  陈德良对闽省的未来畅想是很天真的,想要凭借一省之力来发展工业化。

  在前世,陈德良也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对这方面的知识有着太深入的研究,凭借的只是比这个年代的人们多了一百多年的见识。

  甚至陈德良对发展的前景都没有十足的信心,只是竭尽自己所能的去做,就算是失败了,可也有努力过,什么样的结果,真的只能说看天意了。

  陈德良的规划很简单的笼统,但是他知道,正确的发展路线应该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

  像张作林他们现在在东北的发展模式,注定是有着致命的缺陷的。

  单凭政府自己想要发展工业,没有来自百姓发自内心的支持,怎么可能成事。

  发展农业,保证百姓的温饱,是最基本的需求,必须是在搞好农业的基础上去发展工业。

  何况工业发展的原料,大部分是来自农业生产,农业是工业的原料基地,不发展好农业,只会拖工业的后腿。

  集全省之力发展工业,就是自上而下的,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先从农业开始发展,让占据全省大部分人口的农民享受到发展的福利,进而开始自发地拥护陈德良的规划。

  首先是建立拖拉机制造厂和现代化农业机器制造厂,这些工厂生产出的产品供给农业,就能大大增加农业生产力,达到发展农业的目的。

  这也不是农业个体户,或者是单个农民能参与其中的项目,这是需要以规模化经营的方式来主导,把农民变成田野里的工人。

  基础打好了,才能开始建造主体。

  要建设一系列工业部门,一系列从未在闽省出现过的工厂。

  从新的机器制造厂出发,还要有机床制造厂、汽车制造厂、化学工厂和冶金工厂。这是一套工业生产所需的必要条件。

  然后创立闽省的发动机和电站设备的生产,为的是增加金属和煤炭的开采量,因为这是工业能发展的核心材料。

  最后就是陈德良的终极目的了,建设国防工业。

  在工业生产达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修建的大炮制造厂、炮弹制造厂、飞机制造厂、坦克制造厂和机关枪制造厂、轮船制造厂。

  陈德良比很多地方统治者要幸运地多,因为他一直知道正确的道路应该是怎么走。

  真正做起来肯定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可只要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就总会有回报的。

  这些是得到历史的验证的,在符合自身情况下,大胆往前走就是了。

  所以不用因为害怕没看到回报,就不敢下本钱去投资,畏手畏脚地发展。

  在喧闹的街头逛了几圈,陈德良觉得原本混沌的大脑都变得清明了许多,这是他放松的方法。

  只是现在还没有办法一直放松,还有许多事情等着陈德良去做。

  闽省的工业基础设施几乎没有,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铸币厂和造船厂。

  或者是闽省有着国内为数不多的一些海军资本。

  闽州船政局就不消多说了,北洋海军使用的国产船,“平远号”就出自该厂。

  除此之外最大的家底是设立了海军飞潜学校,包含飞机制造、潜艇制造、轮机制造三个专业。

  甚至这个学校还开办了航天班,培养海军飞行员。

  这些可以说是闽省比较拿得出手的财富了。

  不过对于陈德良来说,暂时还没办法整顿这方面的力量,毕竟造轮船不是那么简单的。

  如果是几十年前那种没有太高技术含量的蒸汽船,闽州船政局是有这个能力,不过意义不大,和西方国家动辄万吨级别的巨轮没得比。

  那还不如把资源省下来,优先发展更能见到成效的行业。

  陈德良很清楚,工业发展的核心就是原料——钢铁和煤矿。

  技术之类的问题在这个年代还不算困难,很快就会有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

  那个时候别说购买西方的先进技术,就是将他们的工厂连同机器、工人、生产线一并买下来都不是难事。

  所以陈德良认为当务之急,就是先发展好农业,深耕闽省这一亩三分地,把这块贫瘠的土壤玩出花来。

  真正的了解闽省之后,陈德良还是有点失望的。它的耕地资源实在是太少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称号还是太过保守。

  闽省现在已经开发出来的耕地面积,恐怕只能占据闽省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一左右。

  这有些不符合陈德良的发展规划,可凡事有弊就有利,也正是因为闽省的“缺粮”,才能让它成为历来的兵家不争之地。

  在发展的过程中,陈德良更看重的是稳定,有着一块稳定的地盘比什么都重要。

  而且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没准还能让闽省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因为闽省大部分的丘陵和山地,种不了水稻,可还是能种红薯和土豆这些高产的粮食作物。

  在陈德良的心里面,还有一个没有和人说过的计划,那就是把扩张的方向瞄准南洋群岛。

  那里有着肥沃的土地,是天然的大粮仓,而且还有着数不尽的矿产资源。


  (https://www.zbbwx.net/book/3364136/11110993.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