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民国之桂系开局 > 第172章 马尾船厂

第172章 马尾船厂


铁路和公路都是陆上交通,这只是陈德良的交通网络中的一个环节,在能力范围内,陈德良开始拓展其他的交通方式。

  闽省作为沿海地区,水路交通是相对于陆上交通是相对比较好的一部分,治理起来也要轻松很多。但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

  闽省境内主要河流有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由于经营不善,许多运河支流开始淤塞,很多能够兼行防洪工程的水渠也失去了原本的能力。

  就算是没有堵塞,能够通畅航行的海口和运河地区,也存在其他问题,这些水域往往积累了大量盗贼,水路上行走的,无论是人还是货,都面临着安全问题。

  水路的建设最为简单,将淤塞的航道修复,强化交通秩序,在合适的地方修建运河,在更大范围内尽可能打通更多的河道。

  但是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事情,清剿水贼和海盗。

  或者说是舰队,以陈德良目前的实力和闽省造船能力,要组建成规模的海军还是有些勉强,但是能说是组建舰队。

  陈德良的信心来源于马尾船厂。

  清末的洋务运动,有两间工厂对后世的影响最大,一个是曾国藩、李鸿章创建的江南制造总局,一个是左宗棠开办的闽州船政局。

  闽州船政局中的第一间造船厂就是马尾造船厂,它同时也是中国的第一间造船厂。

  马尾造船厂是近代唯一一座规模宏大、设备齐全的大型船厂,数据统计,马尾船厂在清末一共制造了四十多艘船,大部分成为北洋舰队的主力战舰。

  不过这也是它短暂有过的辉煌而已,19世纪末,洋务运动走向失败,马尾造船厂也跟着走向衰落。

  同洋务运动一样,马尾船厂走向衰败的根本原因还是体制问题,师夷长技只是学他们的技术,但是没有学会西方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清朝按照利用会做官的人来管理厂房,以官办方法来经营现代企业,自然是行不通的。

  这就导致了马尾造船厂经费困难,官僚主义严重。身居高位的都是来渡金的官宦子弟,不做到贪墨亏空已经是难得可贵,想要依赖他们发展好企业,难于登天。

  马尾船厂就成了一个烂摊子,无人来管,到了1907年,这项洋务运动的伟大工程,终于全面停产了。

  民国以后,北洋政府将马尾造船厂划归海军部管辖,专门生产舰船,可惜受限于经费,目前为止也就生产了两艘船。

  马尾造船厂的造船事业受困,却在几年后开展了新的发展方向——造飞机。

  一战期间,美国的航空业极速发展,海军总长就派选了几个天资聪慧的人到美国学习,其中巴玉藻、王助、曾诒经、王孝丰这几人获得了麻省理工航空工程的硕士学位,号称“四大金刚”。

  好不容易毕业后,却发现国内混战严重,只得留在美国工作。

  其中有一个很出色,那就是王助,他担任波音公司的总工程师。

  王助发挥波音公司的特长,潜心研究设计出了一款飞机,使得波音公司可以在世界立足,那就是大名鼎鼎的C型水上飞机。王助也因此被世人称为“波音第一个工程师”。

  后来四大金刚回国,发挥自己所长,在他们的艰苦努力之下,马尾船厂在1919年成功制造了甲型一号,这是近代我们自己生产的第一艘水上飞机。

  一直到了现在,这间造船厂还在延续着他们的梦想,立志为中国发展自己的空军。

  所以马尾造船厂可以说是国内最先进的工业产品了,既能造船,又有生产飞机的能力。

  不过陈德良却觉得这所在近代辉煌一时的工厂有些不伦不类,造船厂跑去制造飞机,这听起来就不合常理。

  造船厂的先进机器,本来就是为了生产轮船而设计的,用它们来制作飞机的零件当然可以,但是那样肯定是需要舍弃许多精度上的要求,这绝对不是一种正常的生产现象。

  甚至可以说,这对于双方都是一种浪费。

  造船厂就应该制造轮船,这是它的使命。飞机设计师也应该在飞机制造厂工作,那里才是他们发挥作用的舞台。

  可惜受限于国力,两者只能以一种别扭的方式结合起来,企图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来改变这个贫弱国家军工力量。

  想法是很美好,只是不具备现实基础。陈德良不敢苟同这种行为,要干就干大的,抠抠搜搜的东拼西凑去找点钱,然后一架一架飞机地造,这有什么意思。

  所以陈德良现在的想法是,让马尾造船厂先恢复本职工作,以现有的技术制造轮船,并且慢慢开始向西方的造船技术看齐,一步一步追赶。

  而飞机,暂时还没有大规模生产的能力,那就先搁置在一旁,等闽省的工业发展起来,那才是四大金刚发挥所长的时候。

  所以陈德良打算叫停马尾船厂的飞机制造,并且亲自去到船厂。

  陈德良看着大门以及招牌都有些破败的船厂,内心有些复杂的走进车间,看到了正在热火朝天工作的工人们。

  其中一个带着安全帽,正一脸认真的看着工人们的劳作,有不符合标准的,急的自己上手去操作,唯恐浪费了这些来之不易的材料。

  “那位就是王助了。”马尾船厂的负责人陈兆丰说道。

  “真是辛苦了,我不但是说王工,你也同样是。德良对你们的做的事情早有耳闻,为了国家航空以及船舰事业的生产,你们所做的一切,让人不得不心生敬佩。”

  “军长,这只是我们应该做的,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这个时候我们不努力,就没有以后了,唉,只是这一切也过于艰难了,我们实在是找不到路啊。”

  “总会有路的,会有的。”陈德良坚定地说道。

  王助还在沉迷于工作当中,突然发现有人拍了拍自己。扭过头来看,是个高大的男子,可能久居高位,身上有种不怒自威的气场。


  (https://www.zbbwx.net/book/3364136/11110962.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