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圣人齐出,华夏人杰进修班开课了 > 第140章 明初才女

第140章 明初才女


诸葛亮:“看来咱们得加快速度了。”

  孙武:“会议到此为止,孔明开始准备吧,争取明天进入皇宫。”

  “是!”

  众人散去。

  入夜。

  大宋皇宫内。

  宋宁宗赵扩正在与美人嬉戏,突然听到外面传来繁杂的脚步声,不耐烦的向外面吼道:“吵什么呢?烦死了!”

  说完之后没有听到想象中的请罪的声音,反而脚步声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大了,赵扩一下子没有了兴致,推开美人准备下床看看是哪些胆大包天的狗奴才的时候。

  门开了。

  他预想中的一众请罪的下人没有出现,只有他身边的大太监带着白起等华夏军三军司令以及朱标太子,李善长和蓝玉过来。

  当然大批量的华夏军已经包围了皇宫,皇城中的守军已经被控制。

  赵扩:“你们是什么人?谁准你们进来的,还携带盔甲武器,你们想要造反么?”

  白起:“外面来两个人。”

  门外两位华夏军将士立刻走了进来:“上将。”

  白起:“将赵扩带走,严加看管。”

  赵扩:“大胆!我可是天子,来人啊,来人啊,你们这些逆贼敢动朕定然会死无全尸。”

  两位华夏军将士听到这话立刻皱眉,准备将人捂了嘴巴带了下去。

  白起:“大宋气数已尽,名存实亡!华夏军代表华夏守护此位面华夏民族,赵扩,你们赵家已经没有办法在守护华夏了。带下去!”

  赵扩:“你们在说的什么屁话,我怎么就不能守护华夏了,我们赵家不能,你们凭什么可以?你们这些逆贼竟然打着华夏民族的旗号来废除我,你们就能代表华夏民族?荒唐!可笑!谋权篡位还说的这么冠冕堂皇!呸!”

  霍去病:“呦,不服?那让你们家老祖宗跟你们解释一下吧。”

  说着将赵扩拉进了大群中,随后让七七将人移进大宋小黑屋里面。

  赵扩好不容易在巨大的信息流中找回自我,随后就被大宋群里面的一大串的骂人语音冲击的缓不过神。

  来自于宋神宗和宋仁宗的混合双杀,让他知道现实。

  这些人是历朝历代的华夏顶尖人杰,身后有华夏历朝历代的支持,是真的能够代表整个华夏民族,他们的统帅是始皇帝,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严格来说他真的可以废立皇帝。

  最后自己真的被废了。

  赵扩眼睛一下子就灰败了下来。

  李牧:“带他下去吧,看好了之后给他们祖宗送过去。”

  简单处理好赵扩的事情之后,后续的事情就交给朱标。

  在这一个月里面,朱元璋也将大明训练出来的第一批现代化军队给朱标送了过来。

  朱标手底下蓝玉本就是猛将,朱标作为即将登位的皇帝处理这些事情也是应该。

  白起带着华夏军的成员撤退,第一个任务完成,接下来就是灭金了。

  果然第二天在朝堂跟诸位文武大臣一番较量之后,朱标就完成了皇权的平稳交替。

  这些文武大臣理所当然也都被拉进了群聊,不过他们作为朱标的臣子,并没有被拉进小黑屋,反倒是被朱元璋朱棣给了一记杀威棒。

  了解完这两位帝皇在华夏的功绩,大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风骨之后,那些有志之士的大臣们倒是对这位新皇帝有了期待。

  大宋已经软了太久了,能有这样一位硬骨头皇帝实属幸事。

  另一边嬴夜带领的华夏学院的导师团已经来到了永乐年间。

  至于为什么先来永乐?

  越往前走,科举未开的朝代能够筛选的人才就越少,这样的情况下当然是从后往前更好,好多给后面的朝代一些准备的机会。

  之前被送到后世去进修的永乐帝已经回来,学习了一大堆后世的殖民理论之后,觉得自己强的可怕,难得安分了一阵子没有给朱高炽提起要银子打仗的事情了。

  至于原本被送过来的朱棣则是被他一脚踢了回去。

  奉天殿。

  今天就是殿试的日子,对于永乐朝这一届的科举学子来说,这一届科举无疑是最特别的一届。

  新帝刚刚登基就开始举行科举考试,而且自从发下诏书到殿试之间只有一个多月不说,就连科举考试的科目也和以往不同。

  在农民中选出最会种地的;

  在商人中选出最会经商的;

  在匠人中选出会自己研究新事物的;

  在士族中选出勇于变革的;

  在郎中中选出医术最好的;

  在夫子中选出最会教导学生的;

  在将领中选出最有天赋的;

  筛选的方式则是根据各行各业的要求灵活出题,而且要求必须要有女性参加。

  这一决定无论在朝堂还是民间都掀起了轩然大波,反对声不止。

  可这并不能影响永乐的意志,甚至将女性参加科举考试列为国策,祖训,要求大明世代遵守。并且加入到基层官员的政绩考核中。

  经过一个多月紧锣密鼓的安排,终于在这一天完成了全部的工作,现在这一届特殊的科举。

  嬴夜,李耳,孔丘,赵过,公输班,墨翟以及紧急派过来的岳飞都在大殿后侧,他们将会在这群考生中筛选出第一批进入华夏学院的学子。

  嬴夜在里面看到了两位女性,有些好奇,在群里面发问。

  【嬴夜:@七七  你看一下这两个女性是谁,历史上面可有记载?其中一个年龄好像有点小的样子。图片.jpg

  七七:明初才女,马蓬瀛,公元1392年迁居金陵(今南京)。自幼聪慧,随父读书,逐渐成为精通历数、天文的奇女。是中国历史上留名青史的五位女天文学家之一。。从旧版《昌黎县志》对其生平事迹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科学家。据传是建文帝朱允炆的老师。

  嬴夜:那这是数学家和天文家啊。@邹衍@刘徽你们要不?

  邹衍:要啊,这可是宝贝啊,我们阴阳家要定了,我这就过去。

  刘徽:老祖宗诶,您就别跟我抢了,您知道数学人才有多难遇到吗?数学可是任何学科的基础,她要是不学数学得造成多大的损失啊你知道吗?

  邹衍:她肯定喜欢星空的浪漫,不喜欢秃头的生活,毕竟是个女生你说对不?

  刘徽:谁说学数学就会秃头啊,你这是诽谤啊!

  明成祖:我记得马蓬瀛好像老爹位面也有。

  七七:不行,同一个人不能长时间待在一个时空,否则总有一个会消失。

  朱棣:那我和上面那位怎么待在的同一个时空。

  七七:你和他待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一天了?你过去当天,他就去后世了,他回来了就把你踢回去了。

  嬴夜:让她同时修数学和天文不就行了,而且咱们华夏学院咱们还没有分科的那么细致,目前都是属于科学院范畴。那问题来了你们带走哪一个时间点的比较好。

  明太祖:带永乐年间的吧,咱这边查了一下,这个时间点,她才几岁。】

  嬴夜正打算提前预定,却发现公输班和墨翟两位先祖已经将两人带入后殿。


  (https://www.zbbwx.net/book/3345541/11110994.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