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官道之化龙门! > 第一百二十二章 谁做错了

第一百二十二章 谁做错了


  王占东从来没想过一件事会这样轻松的就达成了目的。

                  第二天一早,刚上班没多久,一条消息就出现在手机上:确认了,有。当年已经转进了市财政,下拨给了东临锰业。

                  看到这个消息,王占东有种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形容的感觉了。

                  马上就回拨了电话过去,“消息确认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我表哥今天一早给我发的消息,原封不动的就转发给你了。”赵闽低声的回答,估计是在办公室不太方便。

                  王占东没有再接着问,说了声“谢谢”就挂了电话。

                  这个消息怎么会这么快,王占东不清楚,但她相信赵闽不会给他开这个玩笑。要证实是不是真的,其实也不难。在猜测的时候他不方便,但确信是事实后,证实就变得简单了。

                  驱车去了卫肃老爷子家。当年老爷子虽然只是参与者,但却是促成东临锰业公司关闭的关键人物,内情不知,但证实消息应该不难。

                  卫肃看见王占东,很是高兴,他已经从儿媳的弟弟张华嘴里知道了桥河村现在成了信息技术开发区,而开发区的主任就是王占东。多年来一直按在心里的这根刺总算是有了结果。而王占东这个年轻人他也特别喜欢,有他在做这个主任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王占东还没开口,卫肃的话匣子就打开,拉着王占东的手,一个劲的说着自己的遗憾。几分钟后,王占东终于听明白了卫肃老爷子的心事到底是什么了。

                  听到卫肃还在问高峰对他去当桥河开发区主任舍不舍得,王占东就知道他还不知道高攀、高峰和陈冬来因为这件事已经被羁押审查了。估计张华是怕老人受到刺激,并没有告诉他。事实上卫肃担心的这些事,在开发区成立之前就已经解决了。

                  等老人说累了,歇息下来,王占东才开口问道:“当年锰业公司那些留下的职工和家属市里为什么没有安置离开呢?”

                  “有的已经在桥河三代人了,对那个地方已经有了感情。再说,离开桥河又住哪儿呢?我记得当年是每家发了补贴,自己决定。”卫肃感慨的说道。

                  王占东一听已经发了补贴,那这笔钱就真的用出去了,虽然和自己想的有些不一样,但心里却宽慰了不少,至少这件事的问题不是出在当年的政府机构。

                  老人继续拉着王占东说一些事,外面忽然传来了敲门声。王占东起身前去开了门,外面是两个戴着国徽穿着制服的人。“你们找谁?”

                  “卫肃老爷子在家吗?我们是东临市纪委的,找老爷子了解点情况。”说完,两人还亮了一下自己的证件,估计是把王占东当成了老爷子的后辈。

                  “老爷子在,你们稍等。”王占东虽然有些奇怪,还是很客气的让两人在门外稍微等一下,毕竟你这不是他自己的家。

                  走回在轮椅上坐着的老爷子面前,低声的问道:“老爷子,有两个市纪委的同志要找你了解点情况。你看......”

                  “让他们进来吧!”卫肃咳嗽了两声,估计是刚才说的有点激动了。

                  王占东这才走过去把虚掩的门打开。

                  两人进来,看见卫肃坐在客厅的一张轮椅上,稍微有些吃惊,不过还是很礼貌的给老爷子再次做了自我介绍。王占东一看这个状况,自己肯定不适合留下了,站起来对两个纪委的同志说道:“二位,老爷子身体状况不佳,不能太激动。”

                  说完又走回到卫肃身边,说道:“老爷子,我就先走了。有时间再过来看你。”

                  “小东,你不用走。正好陪着我。”卫肃却一把抓住了王占东的手,“我知道他们要来,只是不知道你今天要来,孙子都让我叫出去了,就是等他们。我知道你要问什么,他们要问什么我大概也知道,你就听听。”

                  王占东看了一眼卫肃,又看了一眼两个纪委的人,眼神带着询问。

                  “你是......?”

                  “我叫王占东,西城区市监局副局长兼桥河开发区主任。”王占东连忙回答道。

                  “王占东同志,我们要向卫肃老爷子询问一些事。”

                  王占东还没回答,卫肃却眼睛一鼓,固执的说道:“他走了,我什么都不说。”

                  王占东这下有些为难了,纪委的同志已经明确说了,可是老爷子又不让他走。正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就听卫肃说道:“要是没有小东,几个月前我就已经死了。你们找谁问去?”

                  那两个纪委的显然只是一般的干事,面对这个状况也不好处理了。两人对望了一眼,其中一个拿出电话走出门外,显然是去请示领导了。

                  没多久,那人走进来说道:“王占东同志,你应该学习过保密条例,今天我们向卫肃老爷子的询问内容,请严格保密。”

                  王占东见事情发生了转机,点点头说道:“我知道了。放心,我以我的党性保证!”

                  纪委的那两位这才开始向卫肃询问,王占东才明白。当年关闭东临锰业的时候,大部分的职工选择了留下的原因是因为调走到别的企业,离家太远。所以卫肃作为东临锰业关闭的重要角色参与了政府和东临锰业公司之间关于职工安置的方案讨论。

                  安置的费用市政府出一部分资金,东临锰业公司自筹一部分,用于对职工的安置和解除合同的补偿。

                  后来才知道,如果是不接受外调就必须要自己提出解除合同。公司对职工宣讲的是可以留在公司原有的职工房屋和宿舍里,但水、电等已经移交给市里,由市政相关单位收取。

                  当年的劳动法普及也没现在这么严格要求,反正厂子关停,工人自愿接受企业的补偿费用,这事就算两清了。这也留下了两个遗留问题,第一就是工人自动申请的解除合同,除了工龄工资计算外,没有额外的补偿;第二就是居住问题,当时东临市也没那么多公租房提供,而且常年开采,桥河的空气质量一直都不好,也不适合做开发。这件事就成了一个你情我愿的局面,后来东临市经济飞速发展,桥河村又背靠大山,没有延伸开发的价值,才有了东城区这个新的城区。

                  市里的补贴给了企业,企业的补助到底发了多少出去,这已经不是东临市能去干涉的了。卫肃也是多年后再去桥河村才知道当年实际上应该给的补偿,因为东临锰业采用的是工人自动申请解除合同,一分钱都没给。

                  “高攀说这件事是当年企业和政府协商之后决定的,您知道这个事吗?”纪委的同志最后问道。

                  “具体的协商我肯定不知道,这个事能解决。本身前提就是环保和储量已经不大两个原因。锰业公司关闭,工人们接受了方案,市政府也解决了环保问题,这就没什么可继续纠结的事了。”卫肃叹了口气说道。

                  “当年市政府有一笔公租房建设费用,这件事您知道吗?”纪委的同志又问道。

                  卫肃摇摇头,“市里的政策具体是怎么的,我并不清楚。我当年也只不过是找了老战友说明了情况,东临锰业公司才被上级单位同意关停,解决了市政府当年环保的要求。别的我并不清楚。”

                  纪委的两人相互又看了一眼,合上笔记本,感谢了老人的配合,就告辞走了。

                  结合纪委同志的询问,再看老人情绪的低落,王占东大概明白了,这可能是老人自己感觉当年他参与进去却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结局,留下了太多遗憾。又陪老人说了会儿话,临走前,拉着王占东的手说:“桥河村的人,都是老实的工人和他们的家属,要好好的安置他们,这是欠他们的。”

                  法理上这件事市政府和东临公司似乎都没错,但这就是两套规则下的信息差。本该当年就搬离的工人和家属,一直留在了当地,二十年后政府又要出资拆迁安置,这笔重复出现的费用,到底是谁的错?!王占东也不明白了。

                  当年的东临市政府有实际的难处,企业想尽可能的少支付赔偿,都是在合法的规则下进行的,乡情成了这个方案当中最大的一个支点,支撑起了企业少支付的可能,支撑起了市政府用最少的资金解决了工人安居不闹事的结果,到底是谁做错了?

                  甚至王占东猜测为什么东临锰业公司关停,那些小的采矿和加工企业还能存在,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些工人不愿意离开桥河最关键的原因,否则重新寻找生计也不是很容易的事。

                  一个大的污染企业关停,最大的污染源没了,小的存在就是为了安抚这些工人,这到底是解决了问题还是遗留了问题。单从卫肃今天的反应来看,当年认为是解决了问题,可现在看来是遗留了一大堆问题,而且这里面的资金绝不可能是东临锰业一个单位受益,还有谁在其中受益。二十多年前的人早就物是人非了,追查下去会查到谁头上,王占东想起这些头皮就发麻。

                  从卫肃的家里出来,王占东开着车都有些无力,牧马人的方向盘从未感觉到会这么重!想想城关镇乡聚信果酒的事,王占东更是没办法平静。如果当时自己不坚持,没有去股市中赚到那一笔红利,未来的合山村会不会也有类似桥河村的隐患,那些无法销售出去果实的果农会面临什么样的状况?他真的不敢想!

                  不知道为什么,他的车没有朝市监局,而是向着临湖区边缘的安置小区而去。那一片区域都是拆迁安置的还有就是公租房的小区,牧马人停在附近,看着那一栋栋楼房,心里总算平静下来。

                  至少现在经济增速那么快,市政府有钱来完成一些带有公益性质的投资,否则这桥河村的人的路该走向哪里?自己当初来西城区第一个目标就选中的桥河村到底是为他们解决了问题还是因为自己让他们再没有了乡情?!


  (https://www.zbbwx.net/book/3335261/51332115.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