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纨绔世子不好当 > 第184章 宫中夜

第184章 宫中夜


马车中,阴的快,晴的也快的天子,乐呵呵的。

  “倘若这小子当真知晓朕的身份,岂会如此出言不逊,又岂会允许他那狗腿子大放厥词。”

  老六哈哈一笑,迷之自信:“普天之下,谁敢如此不敬畏皇权。”

  文德没好意思吭声,人家要是真敬畏皇权的话,得知被开革出了亲军正常反应应该是第一时间入宫请罪。

  老六依旧迷之自信:“真若是知道朕的身份还敢如此口无遮拦,就不怕朕龙颜大怒吗。”

  文德依旧没好意思吭声,你怒的还少了?

  老六还是迷之自信:“知晓朕的身份,还敢连连戳着朕的痛处,以为朕的脾气就如此之好吗。”

  文德还是没好意思吭声,你脾气是挺好的,问题是齐怀武脾气不太好。

  想到这,文德心里咯噔一声

  没准世子殿下还真的是知晓陛下的身份,从种种迹象来看这就是个不守规矩的家伙,根本不敬畏皇权,要不然也不可能接二连三的让宫中难堪,加上仗着老爹的威名…

  扫了眼满脸自信的天子,文德没有开口,爱咋咋地吧,和他也没什么关系,再说他觉得天子多多少少是有点欠怼,整天Der呵的。

  天子又嘚瑟上了,一副自我感动的模样:“罢了,朕是九五至尊,哪会和一个区区小儿一般见识,朕,大度,大度的很啊,哈哈哈哈。”

  文德看不下去了,淡淡的问道:“对了,陛下,咱出宫是要做什么事来着?”

  笑声,戛然而止。

  此时的齐烨和刘旺正在云来楼打包饭菜,前者总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望着旺仔,最终还是选择了什么都没说,怕旺仔睡不好觉。

  结果等下楼的时候才知道,他妈的包老六没结账!

  齐烨气的够呛,告知挂在东宫账上,然后带着刘旺大摇大摆的走了。

  刚出门,齐烨见到掌柜的点头哈腰,并没有计较挂账的事,然后又回去了。

  “再点二十个菜,打包,再来三十坛酒,同样挂东宫的账上。”

  掌柜的:“…”

  齐烨想了想,王府好像缺一匹马。

  “对了,让后厨再做一桌红烧全马,我喜欢吃刺身,不是,我喜欢吃活的,将马也打包带走。”

  掌柜的张大了嘴巴,满面呆滞

  齐烨耸了耸肩:“都挂东宫账上。”

  刘旺:“再打包五十袋米吧,皇庄用的上。”

  “对,大米也全拉走。”

  掌柜的想了想,随即撒腿就往后厨跑,他怕再迟一点的话,连自己也得被世子殿下“打包”走,想到这,掌柜的的面庞,红了…

  忙活了半天,就这样,直呼不虚此行的齐烨和刘旺走了,后面跟着马车、牛车、板车,以及一群被叫来的王府下人。

  等齐烨等人彻底消失在了月色之中,掌柜的突然意识到了一件事,连忙唤来伙计。

  “快去,去南平门寻内侍监的公公打探一番,百十来贯倒是无谓,怕就怕这人并非是王府世子,这怎地连吃带拿呢。”

  刚才掌柜的说要让小二和伙计们“跟车”,齐烨不让,因此引起了掌柜的警觉,怕是冒牌货,也没看个腰牌、身份标识什么的。

  与此同时,天子的马车已经入宫了。

  平常康老六也没早睡的习惯,回到养仪殿后习惯性的批复几本奏折。

  旁人光知皇帝好,后宫佳丽三千人,各个貌美勾人魂,肤白貌美大长腿,小腰一掐一把水。

  殊不知,康老六这皇帝当的着实苦闷无比。

  先不说后宫这群佳丽到底长啥样,就说数量,还三千人,满打满算才三十人,其中几个还到了浑身老年病的岁数,老六都不敢碰她们,怕使大劲了给人家整激动了血压一高直接再死床上。

  这也就罢了,上朝本来就累,下了朝批复奏折最是熬人。

  要知道奏折也好奏本也罢,这玩意不是一目了然的,洋洋洒洒千字,不算少,动不动就是万字数万字,不算多,全是蝇头小字,看着都费眼睛。

  奏本分京内京外。

  京内的,简单的事,寻其他衙署,谁负责找谁,重要的事,直接在朝堂上说了,京中的奏本也少,主要是各道各州府。

  京外的奏本最多,按照流程首先送的是六部九寺,六部九寺拿不定主意,送去三省,三省觉得很重要,或者没办法批复,以及上面要求必须给天子过目的,那就送到内侍监,或者在朝堂上提出来。

  如果天子也一时拿不定主意,那就在朝堂上讨论。

  即便经过重重“筛选”,每天送到宫中的也有至少百本奏折,至少至少,多的时候三四百本也很正常。

  就算一百本,一本两千字,那也是二十万字!

  天子登基后就是这种情况,每天至少要阅读二万字,还是往少了说。

  奏折并非大同小异,不过大部分都有统一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屁话多。

  各道各州府的官员,一辈子都见不到皇帝,唯一和皇帝沟通的方式那就是奏折,通过奏折,这也何尝不是一种“介绍”自己的方式。

  这就导致奏折的统一格式,开头,过程,结尾。

  开头,拍马屁。

  过程,讲事实。

  结尾,自我介绍。

  问题就出在这里,开头全是拍马屁吧,天子容易自动忽略,那么想让天子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文采,并且一字一句的读下去,就不能全是拍马屁,马屁中讲述过程,过程中带着拍马屁,拍马屁和讲述过程时又不忘自我介绍。

  臣子们绞尽脑汁的去写,康老六就得费劲巴拉的去看,得一字一句读,认真去看,因为“关键”经常存在于“细节”中,

  打个比方,哪哪哪出现了水患,死了十个人。

  人家上来不写水患死了十个人,而是先引经据典,哪朝哪代什么时候发大水了,然后死了一百人。

  为啥,因为当地官员不咋地啊,但是,臣不同啊,臣有实力。

  臣为啥有实力呢,因为朝廷培养的好,因为臣每天都在心中敬仰陛下。

  就因为朝廷培养的好,臣心中敬仰陛下,所以臣懂得救灾。

  这不,我这发大水了,死人了,臣知道陛下您着急,不过陛下您先别着急,是,死人了,不是没死人,可这是附带损失,而且臣将损失降到了最低。

  为什么最低呢,因为相比什么时候,怎么怎么样,因为臣现在心里多么的悲痛,因为臣如何如何,然后怎么怎么地,最后提一句,在敬仰陛下的臣的努力下,这次水灾,就死了个十个人。

  其实就是一句话的事,我这发大水,死了个十个人,简单明了。

  可奏折就不这么写,就得写的极尽文采,花团锦簇,废话连篇,磨磨唧唧。

  不过十来本奏折而已,天子全部看完后已经快到子时了。

  老六刚要伸个懒腰去后宫找个娘们睡觉去,怒气冲冲的太子冲了进来。

  “云来楼花销一百二十贯,吃什么了?”

  太子康骁鼻子都气歪了:“你给六部尚书全炖了?”


  (https://www.zbbwx.net/book/3326872/11110950.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