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三国之董卓 > 找靠山,为前途铺路

找靠山,为前途铺路


董卓得知王渊带山贼出动,董卓立马将全部粮食给士兵吃,秦桓担忧道:“将军,这样粮食没有了,如我军胜了还好,败了可…”

  “汝不必担忧,汝告知士兵,此一战必须赢,赢了能活,输必死,要么战死,要么饿死,让他们自己选择,至于怎么说,你自己想办法!”

  “末将明白!”

  秦桓将粮食全部用尽,熬成粥,自己端起一碗大喊道:“尔等都是我们大汉精兵,今山贼挡路欲叛国投敌,杀我同胞,尔等能忍吗?”

  一群士兵怒道:“不能忍!”

  “那我们该怎么办?”

  “杀…杀…杀!”

  “好,这是我们最后的粮草,吃饭杀敌军片甲不留!”

  “片甲不留…片甲不留!”

  四百士兵高声呐喊响彻山谷,秦桓吃了起来,士兵都狼吞虎咽吃了起来。

  一名斥候跑过来道:“敌军不到两里路了!”

  董卓穿戴吞兽连环铠甲,头戴紫金头盔,手握大槊出来大帐,秦桓准备好道:“将军…”

  “杀…”

  董卓骑马大槊指天大喊,士兵向发了疯的奔向敌军,而王渊看到董卓军向自己跑了过来,心喜道:“兄弟们,敌军没有粮草早饿的腿软了,给我杀!”

  片刻双方交战在一起,董卓和秦桓也奔跑过来,董卓大槊挥舞犹豫狂风骤雨,每到一处,山贼必死伤几人,秦桓也不甘示弱,借用马匹冲击力,一矛刺死一人,片刻被他刺死的有十几人,王渊有些吃惊,他没想到董卓军如此勇猛,每个士兵都以一当十,自己的贼兵就是乌合之众,被董卓军片刻杀死一片,王渊大惊立马撤走。

  一部分山贼跟随而跑,董卓见状立马追击,一路斩杀,王渊慌忙逃窜回山贼跟山寨大喊:“立即关上寨门抵御外敌!”

  可见山寨那边没有动静,突然四处箭矢飞了过来,王渊大惊拨打雕翎,知道中计山寨被占领了,连忙后撤,可董卓军追击过来,王渊心慌连忙又向别处跑,谁知一队队人马将他们包围,先是弓箭射击,山贼死伤惨重,董卓骑马奔跑过来大喊:“王渊,尔还不下马投降!”

  “不可能,汝只有这么点人如何破我三千人马!”

  “哈哈…就汝这样的乌合之众也敢与我大汉铁蹄交锋!”

  秦桓用矛指着敌军道:“尔等叛贼趁凉州大乱劫掠大军,事已至此放下武器投降者不杀!”

  华湑也奔跑过来喊道:“放下武器不杀!”

  众士兵都矛戈指着敌军呐喊着:“放下武器…”

  山贼听着气势如虹的声音吓的心惊肉跳,内心都是波澜,一些被吓破胆的直接扔下武器跪倒喊道:“我投降,饶我性命!”

  一个接一个山贼都扔下武器投降,王渊怒斥:“快拿起武器,别信他们!”

  董卓大声喊道:“尔等之前都是大汉子民,今外敌当前,如尔等随我平叛,立功后也能封妻荫子,何必落草为寇!”

  山贼都纷纷投降,王渊怒杀几人,董卓喊道:“王渊,死到临头还敢放肆,那个给我拿下!”

  华湑拍马而出:“看我如何取其首级!”

  华湑奔跑到王渊跟前举刀砍去,王渊大惊抵挡,华湑反手一掀,王渊急忙躲闪,二人斗十几回合,王渊承受不住华湑力大势沉的刀,兵器被砍成两截,王渊大惊拨马回头逃跑,可华湑追上来一刀将他砍于马下。

  董卓大喜笑道:“华军候果然厉害!”

  山贼惊恐都不敢做声,董卓立马让秦桓收编投降的一千多山贼,秦桓将带出来的士兵功劳大的升职,而华湑将山寨的粮草物资都分派开,董卓军驻扎十日休养生息。

  十日后,董卓军北上翻越长城,来到武威境内,碰到少许的羌人叛乱,董卓军势如破竹一路猛进,经历半年多十几场战役赢得当地名声,而吴江早探听北地安定局势,听说董卓军来到武威后联系到董卓,董卓让其继续打听,董卓要第一时间知道战局。

  “报…将军,有斥候传信!”

  “快拿来我看!”

  董卓手下已经五大军侯,除了秦桓和华湑又封三名军侯,屯长十几名,队长什长更是多的若干名,还不算襄武首阳等兵力和将领,董卓军实力壮大到五千多人,众将知道董卓现在已经有当都尉将军的实力了,但董卓还是低调做事,因为他明白一但自己过于张扬就会被别有用心的人说自己拥兵自重,这点朝廷可是忌惮的很。

  仪仗大帐内,二十多人都看着董卓,董卓看完信后哈哈大笑道:“皇甫归将军一路大胜,光斩杀叛军三万人,俘虏七万多,东羌被安定下来,而北地匈奴派一万多人南下,竟然被我大汉都尉在龟兹以两百人大破,诛杀七千多人,此乃神将啊!”

  众人都哈哈大笑,华湑笑道:“我大汉将士果然厉害,两百人破万人,古今都很少有的战绩啊!”

  董卓一脸佩服的表情喃喃道:“是啊,吾真想见见此人,竟然有如此胆识!”

  “呵呵,看来这次匈奴再也不敢南下了!”

  “我想凉州之乱平定之日不远了!”

  “是啊!”

  众将都议论纷纷高兴着,秦桓道:“现在可写信于皇甫归将军,让朝廷大军去平定西羌,收复失地!”

  董卓点点头认可,笑道:“好,我马上写信告知!”

  董卓写好信给斥候,让其交给吴江,在转交给皇甫归,告知这里的情况,愿意听从皇甫将军安排,还对皇甫归一顿吹捧,董卓故意这样写,一来是为听从调派统一战略,好剿灭叛军,二来是告知自己没有拥兵自重之心,只是单纯的想为朝廷分忧,三实际是董卓有点小心思,是想背靠皇甫归这样的士族为靠山,为前途铺路。

  几日后在安定驻扎的皇甫归接到董卓的来信,皇甫归打开看了看疑惑道:“这个董卓是何人啊!”

  斥候道:“此人乃是陇西人,在被征西大将军高将军看中再益州平叛,现又回凉州保卫家乡,听闻将军在此,故而北上援助,已经和叛军发生十余多场战役,胜多败少!”

  “哦…凉州也有这等良将!”

  旁边一个不留满三十的年轻人呵呵笑道:“在下有所耳闻,好像在陇西有点名声!”

  “那汝看看他写的信!”

  皇甫归递给他,那人看看哈哈笑道:“听闻这个董卓是一介草莽粗人,没想到也能写出这酸邹邹的言语,看来这是想向将军你表态啊!”


  (https://www.zbbwx.net/book/3321129/11110980.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