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大明:被剧透的老朱,一统全球! > 第69章 若求战,我便奉陪。

第69章 若求战,我便奉陪。


谷王朱穗目睹两人的严肃神情,内心如炎夏饮冰,倍感畅快!各藩王畏惧朱允炆,更惧朱棣。

  朱棣的崛起,如同传奇,令整个大明皇室瞠目结舌!这位燕王,勇猛无双。

  若非苏铭引领朱元璋父子回归,王侯随时代变迁,开疆辟土接纳英雄豪杰。】他太渴望保全自身,实乃墙头草之典范。

  即便如此,能否存活仍取决于朱棣的态度。

  谷王早早就避往京师,表面上声称勤王,实则暗中与朱允炆对抗。

  连宁王都未能抵挡朱棣,他又有何幸?但现在不同了!

  朱允炆被父皇驱逐,李渊再度崛起于动乱之际,声望欠佳。庞大的国都,还能有谁比他更适合继承大统?想到这里,朱穗的心跳如鼓,激动不已。

  “兄长,你有何打算。”

  “我还需要回禀父皇。”

  谷王笑道,朱棣则斜视着他,与姚广孝开始了密谋。

  “大师,眼下该如何应对。”

  姚广孝沉吟片刻,“陛下已掌控朝廷,不再是朱允炆。

  加上老将出征,人心所向,我们需谨慎行事。”

  "皇城坚如磐石,粮草充足,攻打并非易事!"姚广孝暗自懊悔,早知今日,当初朱元璋在军营时就该决断,除去那隐患。

  即使暴露身份,太祖归来又能如何?只因朱棣试图挖角苏铭,几句言语不慎,竟酿成这般局势。

  眼看唾手可得的皇位,似乎正渐行渐远。

  他与朱棣的想法一致,认定是苏铭从中作梗,将大好局势推向悬崖。

  此刻的损失,已无法估量。

  朱棣默然片刻,随后转向朱穗,询问起京城内部的详情,以求知己知彼。

  朱穗坦诚相告,毫无保留:“父亲命耿炳文领军固守,他素有防守之能,长兴侯李文忠便是见证。徐辉祖着手安排西南阵线的战备,”城防军队估计有四千左右。”朱穗挥了挥手指示意。仿佛在展示一座壁垒。

  "这不可能,朝廷哪来这么多兵力。”

  姚广孝质疑的声音透出震惊。

  朱棣深知,朝廷军队已被调往北方抵御燕军,此刻的京城,实是孤注一掷。

  朱棣眉宇紧锁,目光凌厉,直视朱穗,仿佛能穿透谎言。

  “敢欺瞒我,必让你付出代价。”

  朱穗解释:“起初京城确实兵力不多,我手下的兵马不过三千。

  但父亲命令那些老将,征召家丁为兵,虽非正规军,但在合适的人指挥下,也能发挥作用。

  加上京城的老兵,人数绝不止五万。”

  "五万只是保守估计,还有不少市井之人,借此机会改头换面,加入守备。

  所以,守备力量并不匮乏。”

  朱棣点头,理解了朱穗的论点。

  作为拥有近两百万居民的京师,朱棣感到压力山大。

  他问道:“我们是否还能商议对策。”

  以前的约定,让他难以接受朱元璋的翻脸不认人。

  朱棣心中郁结:“自起兵以来,我九死一生,皇位近在咫尺,退却绝非我所愿。”

  姚广孝苦笑道:“我明白你的挣扎,北军突袭京师,此乃千载难逢的机会,不会再有第二次。

  若开战,你将被视为叛逆,我等身处不义之地,北军士气将受重创。

  然而,撤退同样打击士气。”

  “进不能攻,退无可退,北军能突袭至此,全凭一股锐气。

  一旦这股气泄,北军便败局已定。”

  朱棣怒拍案几,声音坚定,“撤退,我北军必死无疑,甚至可能无法返回北平。”

  “但进攻,我并无十足把握。

  我军多为骑兵,攻城器械匮乏,匆忙赶制也无法弥补。”

  他承认自己对朱元璋的军事才能有所不及,但绝不会坐以待毙。

  姚广孝补充:“据谷王所言,建文帝已被陛下驱逐,皇位空悬,形势更加微妙。”

  "阁下是否已洞察陛下的心思?"姚广孝眼神深邃,凝视着朱棣,话语中透出机敏。

  "王爷,陛下此举,莫非是要进行一次坦诚的对话?"朱棣回应,眼神里闪烁着揣测。

  "嗯。”

  他微微颔首,"我也认为如此,这是皇室内部的沟通,他或许是在试图触动我的底线。”

  “他这是想让我主动示弱,对吗。”

  朱棣分析着当前形势,仿佛在解读一场无声的战争策略。

  “太祖的布局,确实高明,这样的局势,京师已是无从下手。”

  姚广孝接着道,言语间流露出对朱允炆的不屑,“朝廷军队团结如一,北军则无退路,若被察觉,必遭围剿。

  这是一场巧妙的偷袭,一旦消息泄露,局势将逆转。”

  朱棣紧握双拳,表情凝重,“的确,老朱的手腕狠辣,他只是将我的论断原样返还,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的立场。”

  这时,张辅慌张地奔至,气喘吁吁地报告:“王爷,大事不妙。”

  朱棣心头一沉,接过张辅递来的纸片,上面赫然写着:“太祖归位,北军兄弟,速降吧!洪武帝言,跟随朱棣无长久之计,投效朝廷方为明智。”

  朱棣目光落在那模糊的人影上,似乎与苏铭有几分神似。

  “苏铭……”他握紧纸片,一股怒火在胸中燃烧,尽管画面隐晦,却深深刺痛了他的自尊。

  他的军营中,炮声隆隆,纸片如雨般落下,每一张都印着那个令他难以接受的画面。

  承诺、诱惑,只有一句话:归顺朝廷,是唯一的出路。

  朱棣内心挣扎,面对父亲的挑战,他不愿兵戈相见,但战争带来的牺牲,又让他难以承受。

  然而,苏铭却在此刻轻描淡写地说出:“这有何难。”

  这简短的一句话,如同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在场所有人的疑惑。

  老朱和将领们齐刷刷地看向苏铭,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疑问,这位神秘的仙人,难道真的拥有破解困境的法门?他不仅是一位仙者,更是隐藏在暗处的战略奇才?朱棣心中暗自惊叹,等待着苏铭给出的答案。

  这个构思,真是独具匠心!无需最初的交锋,却已悄然启动了精神层面的较量。

  朱棣的目光转向苏铭,心中暗自惊叹:苏铭,果然非凡!而苏铭则似是漫不经心地摩挲着鼻尖,微笑道:些许小计,何足挂齿!

  朱棣带领着他的叛逆核心团队,站在京城城门之下,仰头便见苏铭正指挥着士兵们,将一纸传单装入陶罐,仿佛点燃了一场无声的烟火。

  炮声轰鸣,伴随着雪花纷飞,如同一场精心设计的艺术表演。

  苏铭手握牛皮卷起的号角,向朱棣发出了挑战:“燕王,决战何时。”

  “你若求战,我便奉陪。”

  他说,“看谁更能坚守。”


  (https://www.zbbwx.net/book/3315084/11111066.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