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三生灵石记 > 第49章 砂糖生产

第49章 砂糖生产


半个月后,大船终于到达临平的运河码头,先派人去联系住的地方,在船上住了两天,终于联系到了一个能住下这么多人的庄子。

  一大早,所有人都下了船,一行人浩浩荡荡向镇上走去,程昱和马胜骑马,雇了一辆驴车给若纤,其它人走路,一直到晌午才走到之前让人联系好的庄子,一位纯朴的主家接待了他们。

  安顿好所有人后,第二天程昱带着中书省发的诏令书和自己的告身去往杭州府,

  杭州知府胡太守接见了他们,相互攀谈之下,知道程昱竟然是曹玮的外甥,态度立马热情了许多,

  真是朝中有人好办事!

  很快,胡太守就签处了给仁和县知县的诏令书,赦令仁和知县李安林全力配合程昱的新农作物的种植推广工作,走的时候,还送上了两份厚礼,一份给程昱,另一份拜托他回京时送给曹玮,

  这位胡太守如此上道,两人感情顿时升温,就差烧黄纸结拜兄弟了!

  隔日,程昱就去了仁和县,知县李安林高高瘦瘦,三十多岁,他接过胡太守的诏令书,仔仔细细查看无误后,双方拱手见礼,

  一番攀谈,李安林得知程昱带回的土豆良种亩产竟然可达三四千斤,感到非常吃惊!

  然后又谈起准备在临平种植的番薯亩产估计可达两千斤,还可一年两熟。

  如此高产,倘若真能种植成功,这位李知县可就添上一笔辉煌的政绩了!

  他对程昱立刻热情了起来,安排人员设宴席来招呼他们一众人等,席间二人推杯换盏,互相吹捧,差不多又要烧黄纸结拜兄弟了!

  隔天,李安林亲自带领一众手下和程昱他们去往临平镇,

  此时的临平到处都是荒地,除了城镇有一些商铺市场外,其它地方稀稀疏疏有一些村落,

  李知县大驾光临,镇长带着一众村长出来迎接,一见知县大人,众人下跪行礼,李安林扶起众人,然后向镇长介绍了程昱。

  这位镇长叫王富,是本地一位乡珅,他一听知县说,面前这位风度翩翩的佳公子竟然是位汴京来的侯爷,

  这还了得?

  吓得他”扑通”一声又跪了下来,程昱连忙把他扶起,说,”王镇长不用如此多礼!”

  然后,让人把从汴京带过来的一些新奇,但不怎么值钱的小玩意分发给在场众人,让他们带回给家里小孩作玩物,

  礼多人不怪嘛!

  无论什么时候,送礼都是最快拉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

  这些人大多是村里土豪乡绅,很多人可能一辈子最远去的地方就是县城,

  如今见到这位谪仙一般的侯爷竟然送礼物给他们,一时间受宠若惊,拿着小礼物的手都不知放哪里了?只觉得这位大人物实在太平易近人了!

  程昱从北宋活到现代,什么人和事没见过?

  现官不如现管,过江龙不如地头蛇,

  你要在人家的地方做事情,首先就要和当地人搞好关系,如果仗着自己身份眼高于顶看不起人,迟早要吃亏的。

  别看基层人员身份低微,建设不一定行,但搞破坏肯定行!

  一众人员浩浩荡荡地向镇府衙门走去,说是衙门,其实是一排平房,只是门头稍大一些,里面大堂只容得下二十来人,依据职位高低,知县让多出的人站在门外,

  大家坐好后,程昱让人拿出番薯,辣椒,西红柿出来,一边向他们讲解这些作物,一边让人把番薯削皮切成小块给这些村长尝试。

  这些个村长说白了也就是富裕一点的农民,可能家里多一两头牛,多几间屋子,多一些粮食之类的,

  如今听这位大人物说,这个番薯亩产竟然可达两千斤,还能一年两熟,都很吃惊不已,一尝之下,味道甘甘甜甜,美味极了!

  有些人吃着吃着,不知想到什么?悲从中来,竟然用袖子擦眼角的泪水。

  ”各位,这些作物本侯打算先在你们临平挑选地方种植,不知在座哪位愿意试种呢?”

  程昱对众人说,

  这些个村长一听,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嘛?

  更何况这位大官如此平易近人,对他们这么好,一见面就送礼物,此等千载难逢的机会怎能被别人抢走呢?

  一时间,众人纷纷举手自荐,抢着要试种,

  这个说,我们村那地最多,那个说我们村的地最平整,开荒不费劲,那个说我们村的地离镇上近,交通方便,

  说着说着,竟变成互相谩骂指责,这个指着那个说,你的牛跑到我们村吃了禾苗,那个说,你的狗跑到我们祠堂门囗拉屎……

  眼看着这群人快要到干架的地步,李安林等人连忙喝止住他们,

  程昱说,“你们先别吵,在哪里种,我们要去到实地考查过地质合不合适才行,现在先报名签意愿书,”

  一说完,众人争先恐后地签意愿书,最后,他们打算按远近去实地考查。

  临平真是一个生态宜居的福地,一望平畴、塘漾棋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有很多是沙壤土质,也有很多是半粘土半沙壤土质,沙壤土质准备安排种番薯,其它的安排种辣椒和西红柿,

  在考察过程中,程昱终于发现了心心念念的甘蔗,不仅如此,还发现了一个小型糖厂,

  这真是太好了!

  此时的糖全部都是最原始的红糖片,白砂糖还没出现,

  程昱决定,要在这里建一个白砂糖工厂。

  白砂糖是通过甘蔗的清洁、浓缩、结晶、分蜜等工艺制成的蔗糖结晶,其中还要加入石灰粉用作澄清蔗汁,其糖度能达到九成多。

  听起来很简单,但对于一个从未做过的产品来说是非常复杂的,最起码,很多生产工具都要特制。

  幸好,在来之前除了要阿彩把整个工艺流程详细列出,还早早让她根据北宋的工艺水平设计出一整套的生产工具,

  这些工具如今都带了过来,只要找到甘蔗就可以试产了。

  他联系了那家小糖厂,让他们负责甘蔗的收购与清洗工作,再在其旁边盖了一片瓦房,用作砂糖制作,

  其实,收购清洗这些工作很简单,他们自己也能做,但你在人家的地方做糖,利益要捆绑在一起才能做得长久的,

  而且,论起与蔗农打交道,哪里能收到优质甘蔗,肯定是人家最熟悉。

  这个小糖厂的老板姓蔡,他做的糖主要是供应仁和县附近的一些富户,毕竟有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买糖?

  蔡老板如今见到这么大的一个官竟然要和他合作?条件还挺优厚,他兴奋得手脚都不知放哪?

  一谈好条件,程昱立刻给了订金,让他尽快把甘蔗收购过来,有多少收多少,

  如今是三月底四月初,甘蔗进入尾造,这位老板第二天天还末亮,就已经带人手下乡收甘蔗了。

  原料解决了,就是设备安装的事情,

  在知县李安林的帮忙下,找来了十几个手巧的工匠安装好设备,设备装好,甘蔗到位,开始试产,

  试产当天,还按当地习俗用三牲六礼来烧香拜神。

  不过,神灵似乎并不保佑,

  第一次试产以失败告终,然后又陆陆续续试产了一个多月,设备修整了一次又一次,甘蔗浪费了一堆又一堆,把所有人心疼得牙疼似的,

  毕竟在这个饭都没多少可吃的环境下,糖可是奢侈品来的,

  这样浪费!

  造孽呀!

  程昱的压力也很大,工艺什么的明明都是严格按照流程来做,但偏偏就不行,他有点后悔没带阿彩过来,不然也不会连个问的人都没有。他打算如果全部原料试完还不成功,只好等回到汴京把她带过来再一起研究。

  但有时成功往往就在不经意之间!

  有位工匠无意中修整了一下设备,竟然出乎意料地做出了白花花的砂糖!

  众人尝着这些来之不易的砂糖都高兴得哭了出来!

  一件产品的成功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再加上那么一丁点的好运气!

  这句话阿彩早就和程昱说过,

  现在真的挺佩服她,在从未有过先例的情况下,设计出这些符合此时工艺水平的设备,虽然需要因地制宜地改良一下,但最后都能正常使用,这已是很了不起了!

  这种能力,需要的是非常大量的专业知识作为铺垫,

  难怪当时在现代,国际化工公司肯花百万年薪聘用她了!


  (https://www.zbbwx.net/book/3286310/11111085.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